中國城市規劃
2020-07-12
11150
在12月7日召開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譽理事長、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作主旨報告。
蝉绷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吳良鏞先生提出“人居環境學”,不單一地研究“房子”,而是以人為核心,將人類聚居作為研究對象,綜合研究人與環境的關系,以更好地建設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在本文中,吳良鏞先生進一步闡釋了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的關系,他提出,美好生活離不開美好人居,面對時代的使命,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成為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與實踐命題。
吳良鏞先生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
作題為《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的主旨報告
時代的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時代的偉大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新命題。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目的。
停纹就國際發展趨勢而言,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美好生活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2015年9月,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召開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The Global Goa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旨在為下一個15年世界發展提出目標,其中目標11即為:“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可持續城市和人類社區”。聯合國人居署“人居三”大會(Habitat III)于2016年在厄瓜多爾的基多召開,制定了新的歷史性藍圖——《新城市議程》(NEW URBAN AGENDA)。大會秘書長克洛斯博士指出:“《新城市議程》需要為向更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創造條件,努力實現包容性的、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的全球發展。”2019年世界城市日(10月31日)的主題也體現了這一趨勢,呼吁“改變世界:創新使后代生活更加美好”。
美好生活離不開美好人居,面對時代的使命,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成為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與實踐命題。
面向美好生活,推動人居高質量發展
人居環境質量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與獲得感。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有一點是始終不變的——社會要進步,人類要追求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回顧歷史,一個民族的發展始終是與美好的人居環境相伴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美好人居。人居環境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面向美好生活,規劃、建設美好人居;另一方面,通過美好人居,支撐、實現美好生活。
自上世紀90年代,我倡導人居科學,就是認識到了應將“人”作為一切研究和實踐的核心。人居科學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境的相互關系與發展規律,是應對國家戰略、支撐“人民美好生活”目標實現的重要科學。人居科學以系統性和層次性的觀點研究人類聚落及其環境的空間結構。包括五大層次,即聚落的五個尺度:全球、區域、城市、社區、建筑,以及五大系統,即構成聚落的五個要素:自然、社會、人、居住、支撐網絡。
![1594538313122601.png 640.png](/ueditor/php/upload/image/20200712/1594538313122601.png)
人居科學的層次和系統
應以此系統觀和層次觀來認識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方向:
在全球層次,關注一帶一路等戰略;
在區域層次,關注大城市地區協調發展、生態和農業地區保護、城鄉統籌等議題;
在城市層次,重視城市健康發展、城市更新和保護、城市設計等問題;
在社區層次,重視完整社區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問題;
在建筑層次,重視綠色建筑、特色傳承等問題。
啼器在每一個空間層次中,既要考慮自然、社會、人、居住、支撐網絡五大系統各自的質量和發展水平,更要關注各相關系統間的聯系與結合,以高質量的人居環境為整體目標。
通過城鄉治理,實現人居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宜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城鄉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重要保障和支撐。為今之計,宜乎自覺運用人居思想,探索城鄉治理現代化的途徑,實現人居環境的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居路徑。
復雜問題有限求解,明確不同層次的工作重點
人居科學倡導“復雜問題有限求解”的方法論。假夺即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化錯綜復雜問題為有限關鍵問題,尋找在相關系統的有限層次中求解的途徑。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而是在保留對象復雜性的前提下,進行綜合提煉,尋找關鍵點,也就是事物的“綱”,以期審慎地、切實地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人居環境具有多層級的特征,不同層級要抓住各自層級的關鍵問題。匙花在國家層面,應重視宏觀戰略與機制的頂層設計;在地方層面,應重視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民生事業;在不同層級之間,又要相互銜接,要研究彼此之間的傳導和相互制約關系。
仇蹋與此同時,人居環境還具有多系統、多要素的特征,在建設高質量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資源保護、國土空間格局、城鄉環境建設、地上地下空間利用等具體工作。這些工作需要進行專門的研究與落實,制定規劃并監督實施。“誰規劃,誰實施”,不能以一個部門的工作完全替代其他部門的規劃工作。
自覺運用整體性方法,以人居為綱,將各領域、各層次工作擰成一股繩
人居環境科學注重人類聚落及其環境的相互關系和組織原則,超越物質空間對象本身。言津以整體性方法,開展融貫的綜合研究是人居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面對人居環境規劃建設中的復雜問題,應以整體性方法,深刻把握好規劃、建設、保護、管理的科學規律,處理好各方面關系,進一步統籌各部門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居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擰成一股繩,為廣大人民提供生產、生活、生態合理組織的有序空間與宜居環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居科學的整體性方法
以綠色城鄉建設促進人居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十九大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推動綠色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城鄉建設是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戰場。
羞芍城鄉人居環境涉及的科學問題極廣泛,生態問題可謂是其中最為嚴峻也最為迫切的問題,已經關乎人類生存的根本,宜乎通過綠色城鄉建設,促進人居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城鄉建設中,開展人居科學指導下的城鄉空間整治和優化,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偷颜一方面促進人工環境相對集中,另一方面重整、修復自然環境,創造佳美的“山川形勝”,使得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中有更多的綠色廊道相間,既保障生態安全,又為人民群眾提供休閑游憩的公共空間。宜乎及早保護城市之間寶貴的綠色地帶,避免城鎮化無序發展帶來的國土破碎,以更高的遠見與更大的魄力形成全國性的綠色戰略體系,實現中國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繪制美麗中國的精彩畫卷。
發展人居理論,共同推進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
科學的發展要專注于時代的大潮,不失時機地在理論與實踐上創新、推進,更上新的臺階。面對時代的使命,如果能與相關部門、研究機構,與眾多相關學科的專家,從一個新的角度,擬定大的框架,發展人居理論,共同推進人居高質量發展與城鄉治理現代化,未來的良好發展是可以預見的。
我們熱切地期盼著時代孕育的新的創舉,
一個大時代的來臨!
*本文為吳良鏞先生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所作主旨報告。
推薦新聞
官方推薦
![](data/afficheimg/1730839818462432581.jpg)
微信咨詢平臺
![](idea-king/images/weixin.png)
掃描二維碼
或直接搜索“艾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