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景獎組委會
2020-01-01
21427
導讀:
仁卷"HI·社區-海南新村港漁排空間更新設計"項目,以疍家漁排文化為底蘊,創新性地打造海上“類社區”互動性體驗空間。設計巧妙融合建筑與環境,通過三個功能片區——融合區、共享區、活動區,實現居民與游客的深度互動,傳承并激活疍家文化。該項目不僅關注空間美學,更致力于提升當地居民經濟收入,為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一充滿人文關懷與創意智慧的設計實踐。整體鳥瞰圖
設計說明
侦鹏本課題以疍家漁排為載體,更新設計疍家漁排空間,讓居民與游客產生交往融合,打造一個體現當地疍家漁排特色,又不單一的海上“類社區”互動性體驗空間設計。
聚站通過對現有漁排空間的整合,植入游客體驗活動,構成居民與游客產生最大聯系的生活狀態。結合對漁排空間的研究,在此片區提供各種體驗的可能性,讓每個空間能夠與周邊環境相適應。
轩本把類社區分為人與人的連接構成內部空間,另一部分為人與環境的連接構成邊界空間。在兩者之間以3000mm×3000mm的漁排養殖網格作為載體,進行空間連接的媒介,融合邊界,更新內部。
赎饰第一個片區為公共空間:融合建筑與環境,通過媒介單體植入為設計手段,達到社區互動性有機融合,激發空間活力。
贞懒第二個片區為居住空間:其功能性由使用者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所決定。由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私密空間的層層深入,吸引人們不斷探索漁排空間共享的可能性。
第三個片區為活動空間:體驗疍家文化,連接外部空間,探索漁排載體的未來多種可能性。
居住區效果圖,滿足人群基本的居住需求,植入游客活動。給游客一個當地漁排的居住體驗。
二層休閑平臺效果圖,給人們一個觀賞當地環境的作用。
共享單元效果圖,在共享單元中,可以進行居民與游客的共享活動,自發的產生交流。
探刚海上集市區效果圖,采用對原始漁排單體進行功能賦予的原則,根據需求,分割原始漁排載體,形成集市單元空間。是一個方便居民海產品的銷售和游客體驗疍家美食的區域。
碗屏曬魚活動區效果圖,展示當地居民曬魚勞作,同時讓游客了解居民生活,由此產生交往融合。重點是形成融合媒介,將居民的曬魚空間和游客的垂釣空間相結合,達到交流的可能性。以漁排原始載體,疊加木板過道,形成曬魚空間。
寞疙植物種植區效果圖突破傳統養殖功能的局限性,對海上養殖形式進行再更新。使用回字型路線,可以讓游客完整的瀏覽整個空間。利用原始浮筒切割的方式,形成特色海上種植區。在公共種植區以藻類和水生植物為主起到觀景和凈化水源的作用。
坑状居住空間的分析圖。在保留原始漁排居住私密空間功能上,增加半公共的休閑空間,為種植區和二樓平臺。達到連接外部環境的作用。
咆杯共享單元的分析圖,居住空間中植入了共享單元,設立共享廚房/共享種植區/晾曬休閑平臺,作為連接居民與游客空間融合的媒介,達到共享的氛圍。
第一個片區的節點效果圖
第二片區的節點效果圖
第三個片區的節點效果圖。
設計感悟
舱卡本次設計有幸去能夠去到海南陵水新村港進行實地調研,新村港因疍家漁排文化而出名。通過實地調研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當地的疍家風情與居民的熱情,同時我們也感受到新村港的疍家居民生活經濟狀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落后的現狀。這些都需要通過改造與更新設計讓新村港疍家漁排空間再次發展起來。在設計中,通過對前期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把現有漁排空間類型進行了整合。在不改變原有疍家漁排空間的行為活動的前提下,植入游客體驗活動,構成居民與游客產生最大聯系的生活狀態。結合對漁排空間的研究,在此片區提供各種體驗的可能性,讓每個空間能夠與周邊環境相適應。使居民與游客活動兩者相互融合,在兩者之間產生更多的交往融合,讓游客感受當地風情和了解疍家漁排文化。從而給當地環境帶來活力,提升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
逻盅新村港疍家漁排空間更新設計需要階段性的改變,也避免不了一些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本次設計中除了涉及到當地疍家文化與體驗功能植入以外,還涉及到很多海洋污染和環境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由于該知識的欠缺,在此方面考慮得并不周全。所以,在對于新村港疍家漁排空間的更新設計上,很多方面都需要繼續查閱資料了解,繼續深化研究和學習。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HI·社區-海南新村港漁排空間更新設計
參賽院校: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
主創姓名:吳燦銘
成員姓名:張健唯 鄧永紅
項目類別:方案設計-旅游區規劃
獎項榮譽:第九屆艾景獎杰出設計獎
推薦新聞
官方推薦
微信咨詢平臺
掃描二維碼
或直接搜索“艾景獎”